枣庄|让更多凡人善举变为社会共识 善意循环的“枣庄答案”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5-10-16 09:30 来源:大众日报

最近枣庄的三件暖心事格外动人,民警走进课堂表彰拾金不昧的孩子,情侣深夜联手救人,三位中职生无声的担当……这些瞬间成为阴雨连绵秋日里的一股暖流,让善意涌动在鲁南大地。

如何让温暖从偶然变常态?其实,答案不复杂,就藏在“善意正反馈机制”里。

校园美德微光

10月9日清晨,枣庄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四班的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枣庄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兴城派出所民警将荣誉证书和警察小熊递到韩明洋手中时,韩明洋脸颊泛起红晕。

时间回溯到10月7日上午,韩明洋与六年级十班的宋田源在安康苑北门玩耍时,意外发现了一部遗失的手机。两名同学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拨打了110,并将手机交给了兴城派出所民警。接到手机后,民警通过多方努力,很快联系上了失主,并将手机完璧归赵。

在表彰现场,民警将荣誉证书和礼物送到韩明洋、宋田源手中,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这种优秀品质。两名同学表示,今后会继续努力,帮助他人。

雨夜生命守护

10月4日19时25分,山亭区山樾兰庭小区北门的雨幕中,一束手机灯光在黑暗中闪亮。社区工作者马萍蹲在积水里,用雨伞为昏迷的伤者遮雨,其未婚夫梁效华则站在路中央疏导交通,雨水顺着他的衣服汇成细流。

这个秋雨绵绵的傍晚,查看完订婚场地的两人驾车路过该地,发现一名中年女子被压在电动车下,头盔滚落一旁,脸上血迹斑斑,马萍迅速拨打110和120,说明地点和情况。

雨越下越大,地上积水渐深,两人蹲在伤者身边,一边为她遮雨,一边轻声安抚。然而伤者意识模糊,只能断断续续说出名字和“沈庄社区”,无法提供更多信息。救护车赶到后,他们主动陪同前往医院。车上,马萍不停联络社区工作群,联系到了沈庄社区负责人,层层接力寻找家属。抵达医院后,两人全程协助挂号、缴费、陪同检查,直到半小时后家属匆忙赶来。

青春无声担当

“如果不是这封信,我们至今不知道身边藏着三位小英雄。”枣庄交通旅游学校南校的校园里,因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揭开了一段被刻意隐藏的往事。

9月25日深夜,该校学生陈家慧、张丽香、孙洪丽在枣台路上发现了头部受伤昏迷的王先生,她们分工协作:查看伤势、拨打急救电话、守护现场、联系家属,直到伤者被接走才默默离开。

“如果不是她们主动伸出救援之手,后果将不可想象。社会是温暖的,人间自有真情……”王先生在身体康复后,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三位“小恩人”的学校和姓名,并于9月30日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专程送到了学校。

“当时只想着救人,没觉得有什么特别。”面对记者,陈家慧的脸颊泛起红晕。这桩义举,她们一直守口如瓶,直到王先生康复后辗转送来感谢信,全校师生才知晓。

10月10日至10月15日,2025年第一次“枣庄好人”建议名单对外公示,王成义等25人(组)先进事迹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这些平凡瞬间的背后,藏着让社会持续升温的密码。让每个善行都获得回响,让每次援手都得到支撑,善意就能从个体选择变为社会共识,凡人善举就能成为鲁南大地永恒的风景。(记者 吴荣欣 孟令洋 通讯员 任婷 王金红 刘广全)

责任编辑: 毛晨浩
分享
上一篇: